其他村民把想捐的钱换成浑身气力,把村学建的又牢固又漂亮。
青牛村只有二十多户人家,适龄儿童挺多,秦扶清规定,五岁以后的儿童都能入村学开蒙,不分男女。
村学建好,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找合适的夫子。
秦扶清心中早有人选,他今年秋里就要去游学,家里的适龄孩子要回到村中读村学。
锁头没法在县里读书了,他带着锁头在休沐时登门拜访白夫子。
门鼻轻叩柴扉,院子里传来白夫子的声音:“是谁在外面?”
锁头脆生生应道:“夫子,是我。”
没一会儿,门就从里面被人打开,“锁头,你怎么来了?”
白沐这才看见外面还站着秦扶清,“哟”了一声,连忙拱手道:“原来是秦秀才,大驾光临寒舍,可是有事?”
他请兄弟二人进屋,小院里一副草木枯败的模样,院子里有一套石桌,上面刻印的棋盘,早已爬满青苔和黑痕,都看不清楚河汉界了。
锁头将带来的礼品放在石桌上,道:“夫子,我是来和你道别的,我不去私塾读书了。”
白秀才大惊失色:“你怎么能不读书呢?”
锁头是他见过最聪明的孩子,班里那么些孩子,数锁头学的最快。
白秀才一直盼着能教出个秀才来。
秦扶清见他果然关心锁头,笑着解释道:“白夫子莫急,锁头并非不读书,只是村里有了村学,日后就不必在县里读书了。”
白夫子怅然若失,“原来是这样啊。”
他摸着锁头的脑袋,有些可惜,犹豫再三劝道:“可在乡下,总归不如……”
又想到秦扶清自己就是乡下读出来的,他还是个秀才,难道比他这个五十岁的老秀才懂得还多吗?
白秀才又不吭声了。
秦扶清环视四周,缓缓问道:“白夫子家中就您一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