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献策一席话义正辞严,把洪承畴问得张口结舌,特别是最后一句话,就等于骂洪承畴是个背弃祖宗的大汉奸。
洪承畴那张老脸面如死灰,如丧考妣,“宋大人,其他城池都好商量,只是大清的京师重地……洪某实在不敢做主。”
“不敢做主阁下干什么来了?……既然如此,宋某也不强人所难,阁下就请回吧,让能做得主的人来,多尔衮或是孝庄太后都可以,和谈暂停,宋某在此恭候贵邦摄政王或太后的大驾。”说着,宋献策把脸一撂,仍然继续品他的茶。
这下把洪承畴尴尬得恨不找个干井扎进去,最后洪承畴真出去了,和谈暂时中断。
宋献策当然也不怕他走,量洪承畴也不会轻易走。如果他带着人回了大清,就意味着和谈失败,然后他们的林大人一声令下,几百门红衣大炮一齐开火,十几万明军就杀过三岔河了去了。用不了几天,明军就能够打到大清的京师。
到那时兵临城下,大清就成了末日黄花了。
半个时辰之后,洪承畴果然又回来了。和谈继续,一直到天快黑了,这一条也没达成协议。
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第二天继续这个话题,宋献策和洪承畴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又扯了一天淡,洪承畴使终不敢点头,和谈进行到第三天的时候,他们才接触到第三条的争论。
这一条是战争赔偿问题,这一条宋献策心里更有底了,洪承畴看到这个数字都眼晕,但是为了消磨时间,仍装模作样查史料,找证据,引经据典,宋献策在旁边撇着嘴,心里话14亿两白银,让这个大汉奸随便讨价还价,看他这价格能滑到哪里去?
一口气又找了大半天,这一天快结束的时候,洪承畴提出异议,自萨尔浒之战以来,大清与大明大战小战一共进行了九十八次,其中大清胜了七十二次,大明胜了二十六次,不管按照战败方承担战争费用还是战胜方承担战争费用,大清都不应该出这14亿两。
宋献策说洪承畴完全是扯淡,打仗不是赌博,大清无端发动战争,这些战争不管胜败,当然都得由最终的战败方来承胆,哪有把这些战争分开来计的,这可不是市场上买东西。
洪承畴一咧嘴,理是这么个理,但14亿两白银也太多了,就算是大清国遍地白银,十四亿两也得挖空了,现在整个大清一年的收入也才一千多万两白银,也就是说大清上下一年不吃不喝也不够这笔债的百分之一,如果能偿还得了?
宋献策听到这里笑了,“阁下态度只要端正了,还不起当然也好办,我们林监国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绝不会强人所难,贵邦完全可以分期付款,每年还5000万两,分二十五还清,不计利息,大明够大度了吧!”
洪承畴一呲牙,5000万可也不少,那是银子,要是几年前的大清还好说,现在的大清毕竟不同往日了,内忧外患,千疮百孔,国力衰退得厉害,现在大清国如果每年真要拿出这么多银子,那什么都干不成,当官的估计得饿跑三分之一,更别说老百姓了。
因此洪承畴又耍肉头阵,最后双方几经讨价还价,每年大清归还大明3000万两白银,分五十年还清这14亿两。
宋献策心里话,别说3000万两,每年2000万两也行,在林大人的底线内,只要答应还,别说还30年20年,还10年也行。
洪承畴心里话,你们就先臭美吧,这些条款我们大清一条也不会答应,先让你们高兴高兴再说。
就这样,这一天又收工了,三天谈了三条,还有一条暂时搁置争议,实质上二人算是三天弄了两条。
晚饭后,洪承畴泡了脚觉得又累又困,这和谈简直比坐监还难受。然后又让人给他捶背按肩,然后才觉得舒服些了。
到了定更时分,洪承畴派人把苏沫尔叫到近前,外面增加了岗哨巡逻,然后洪承畴压低了声音道:“姑娘,可有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