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来地区的K5列车炮阵地。
说来也是奇怪,德国人貌似对巨型火炮一直情有独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祭出了口径210毫米,炮管长达36米的巴黎大炮,只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巴黎大炮的准头有限,只作为了一种威慑性武器而存在,而不是一种实际有战术价值的大威力火炮。(巴黎大炮的炮管只能打出50发左右的炮弹,之后就要送到工厂去进行扩充内膛。因此火炮的口径有最初的210毫米,后来达到240毫米,最后竟达到260毫米。另外炮弹的命中率极差,从1918年3月23日到8月9日的140天的时间里,德军的巴黎大炮共向巴黎附近进行了44次炮击,其中183发落到了市区,120发落到了郊区,造成人员亡256人,伤600余人,没有一发炮弹命中战略目标其,就伤亡人数和攻击效果来看,实在是微乎其微。)
而20年后,德国人又启动了超级大炮计划。先是命令克虏伯公司制造一种800毫米的列车重炮(即大名鼎鼎的古斯塔夫巨炮),继而又于1937年向莱茵金属公司提出了设计制造一种履带式自行重型臼炮的要求,即“卡尔臼炮”。他们还曾打算在双发轰炸机的肚子下面挂门炮,用来打击战列舰巡洋舰一类目标,口径居然是355.6毫米!“俾斯麦”级战列舰主炮的口径不过381毫米而已,着实是个夸张的设计。
雅尼克对这些华而不实脑洞大开的东西不感兴趣,他只要最实用的K5列车炮。这款列车炮设计之初就充分的考虑了支援火力的及时性和射程,也兼顾了火炮本身的机动性和通用性,是德国众多列车炮之中的佼佼者。
二战中的安齐奥战役是K5列车炮的扬威之战。1944年1月,盟军决定攻击德国的软肋,发动了安齐奥登陆战,这场在半夜发起的登陆战第一步进行得十分顺利,俘获的大部分德军都还穿着睡衣;但是反应过来的德军迅速抽调部队围堵,并且派遣2列K5前往战区。
K5的到来给安齐奥的盟军带来很大的困扰,超远的射程让它能够覆盖安齐奥所有战区,能够支援任何地区,而一发能够形成一个足球场大小杀伤范围的炮弹,也让盟军深刻感受到了什么叫绝望,曾有一支767人的攻击部队,遭到K5的炮击后只有6人返回基地,其余的全部命丧于K5重炮。
盟军依靠空中优势,当德军炮击时就出动飞机去搜寻K5,日常里也有固定的巡逻,空军的行动限制了K5的发挥,它只能寻找空当驶出隧道作战,发射几轮炮弹之后就躲回隧道。盟军虽然查到了K5的概略位置,但轰炸机和攻击机死活就是无法摧毁这两门K5,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多天。
最后盟军付出巨大的伤亡才打赢了安齐奥战役,突破古斯塔夫防线后方才解除德军对安齐奥的包围,并切断了K5的退路,被缴获的2门后来被送到美国进行测试评估。
而雅尼克建造K5列车炮的最终目的,就是作为登陆英国时的秘密武器,给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的。也许这些列车炮将来还能去克里米亚半岛转转,代替古斯塔夫巨炮给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轰上几轮。不过很明显,它是做不到一炮打爆位于地下30米的苏军巨型弹药库的壮举的。(42年5月底,曼施坦因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调来了“多拉大炮”,向要塞内的几处弹药库发射43发炮弹,其中一发装有延迟引信的炮弹钻进深藏地下30米处的弹药库内部,引爆了库存炮弹。)
不管怎么说现在雅尼克的秘密武器不但发挥了作用,还有些威力过剩。目标是早就测绘好的固定地区,只要把炮弹打在这个区域内,就算是有效的攻击。一炮打过去能把弹着点周围的碉堡统统掀翻。
将接到的目标全部摧毁后22门列车炮开始以弹幕的方式发射炮弹,每个弹着点之间的距离为100米,22门列车炮为登陆部队开辟出了宽度2公里的康庄大道。
每发射完一次炮弹后士兵们一拥而上,搬走弹壳、清理炮管、将新的炮弹塞入炮管、调整炮口角度,最后在长官的命令下统一发射,接着又重复上一次步骤。
而发射阵地各个角落里摆放着不下十台的摄影机在工作,全方位无死角的录下这些壮观的景象。
这也是雅尼克的主意,毕竟如此宏伟的场面可不是常见的,保存下来会是个很好的影视素材,起码能用上五十年。
至于大名鼎鼎的古斯塔夫巨炮,雅尼克压根就没打算建造,直接把它的设计图纸甩给了娜塔莎的情报员,让他带回了去交给娜塔莎。
之后他得到的消息是斯大林秘密接见了娜塔莎,亲切的嘉奖了娜塔莎在情报工作的出色表现及她对祖国的贡献,还亲手为她颁发了一枚奖状。
也不知道那个心理明显有些扭曲的女特务头子是怎么忍住当场生啃斯大林的冲动的;而之后娜塔莎就一跃成了情报部门的二把手。
“去他妈的坚守到底!有本事你来守一个看看?!”接到丘吉尔的回电后守军司令破口大骂起来。这一会的功夫英军引以为傲的铁桶要塞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块满目苍夷的破布。那些前线的士兵早已死伤过半,很多人都是被德国人的大口径炮弹直接轰成了渣渣,尸骨无存。
守军司令无奈的下令所剩无几的前沿阵地士兵放弃阵地,退回到第二道防线来。
可德国人那恐怖的重炮将前沿阵地炸翻后开始缓缓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