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大军解散后,孙林父带领大军回国,卫献公——就是曾经叫嚷着“刺啊,刺啊”,怂恿赵武刺杀胥童的那位许国国君,也是前任国君夫人定姜预言“这个人是要败坏卫国”的家伙——按规定,他要犒赏出征归国的统帅,于是,孙林父与大臣宁殖(宁惠子,在卫国素有贤能的名声),穿好朝服在朝堂待命。
不幸,两位国家功臣一直到太阳落山,也不见国君传膳。
宁殖非常纳闷,转身问孙林父:“你我二人坐在此处一天,君上不是说犒赏我们吗?有何等重要的大事,让君上忘了招待你我?”
孙林父也很纳闷:“你我二人坐在此处,有什么重要的国事不告诉我们,需要国君亲自处理……唔,看来这事很棘手,君上处理了一天都没处理好,以至于忘记了你我在此枯坐——你我既为正副执政,君上的烦恼就是我们的烦恼,我们去帮帮君上吧。”
宁殖招手唤过一名寺人(太监),问:“君上在哪里?”
寺人脸上的表情很古怪,他犹犹豫豫不想说,孙林父与宁殖两大功臣只想着找点领取奖励,不以为然地催促:“快说!”
寺人很古怪地回答:“在后院!”
孙林父站起身,掸了掸身上的土,吩咐:“头前带路。”
一路上,寺人的动作都很小心,俩正副执政才进入献公的后园,立刻明白寺人表情古怪的原因——献公不是在处理难以解决的国家大事,因此把俩位功臣凉在空无一人的朝堂上,他故意的。只见献公带着猎帽,悠悠闲闲地在园中射雁,见二人来了,也不摘下猎帽就与二人说话:“二位执政,看看寡人的战绩如何——寡人射了两只雁。”
献公身边,一名手持弓箭的武士咳嗽一身,难堪地向两位执政点点头,此人是卫国神社手,与南方养由基齐名的卫国神箭手公孙丁,他现在担任国君的御戎。
一股热血涌上俩位执政脸庞,孙林父嘴唇哆嗦,宁殖手在发抖,与此同时,满院子的寺人,以及国君身边武士都低下了头,回避两位执政的目光——满院子人都知道,按春秋规矩,臣子穿着正式的朝服,君主也应该穿正式点,至少要脱下不正式的皮猎冠,与臣子交谈,才能显示出应有的尊重。
身为老板,你不能穿着拖鞋,光着膀子,跟一身西装革履的办公室主人说话吧?那就农民,不叫君主!
满院子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都感觉到羞愧,感觉难以面对二位国家执政。但卫献公不知道,见到二位正副执政不回答,他继续嘲笑:“二位执政在前线鏖战数月,寡人也没闲着,寡人在公孙丁的教导下,在院中收获了许多战利品,来,分给二位执政一点……”
孙林父暴怒,他生怕自己一发火,当场撕了面前这小孩。为了防止失礼,他赶紧一转身,冲出宫城。
宁殖一直在喘气,他喘着粗气,冷眼看着依旧笑嘻嘻的卫献公,勉强让自己行了个礼,默默走出宫城,而后在宫城门口仰天长叹,随即回家召集武士,闭门自守。
孙林父怒气大,他出了宫城,没有回家,直接奔回自己的封地戚邑,但想一想又觉得不安心,再派儿子孙蒯到都城探风。卫献公像没事人一样,怀着玩闹的心理招待孙蒯喝酒,酒喝到一半,孙蒯觉得气氛足够了,便想开口打探国君的态度,谁知卫献公放下酒杯,嬉皮笑脸的说:“光是饮酒,有点乏味,不如来点音乐吧。乐师,上前来奏乐。”
乐师刚敲了个调子,卫献公摇头:“不好听,不好听,换一个。”
太师(首席乐师)上前来询问:“君上想听什么调子?”
卫献公咽下嘴里的酒,回答:“《巧言》。”
稍停了一下,卫献公补充:“不用演奏全部章节,就演奏《巧言》的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