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是国内最大的影视艺术评论网站,作用类似于地球的“豆瓣”。其实前几天《十二公民》在“米花”上的评分还挺高的,达到了9.4。直到某张姓导演在微博公开炮轰,评分才逆转直下。
这个姓张的导演在话剧圈还挺有名的,也算半个名导,微博粉丝一百多万。他之前发了一篇长文,还是老生常谈,抬高话剧逼格,贬低影视作品的路数,满满的优越感。
结果,和粉丝互动聊着聊着,话题就歪到现今话剧圈的种种不良风气。又恰巧有人提到沉浸式戏剧《十二公民》,公开行刑就这么开始了。
“现如今资本已经把手伸进咱们话剧圈子了,最近有一出戏《十二公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满满的商业操作。你们去米花网站看一眼就知道了,真的是刷都不会刷,两百多个评分,基本全都是十分满,这是把咱们都当傻子吗?”
其实某张姓导演还真挺小心的,怕喷错了,所以开炮之前他在网上找了一个《十二公民》的枪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评价就一个字——烂!环境烂、演技烂、剧情也烂,整个就一烂到家的垃圾作品。
其实某张姓导演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能完全怪他,主要是枪版拍得太差。偷怕的那位Up主可能是入戏太深,在看戏的时候东走西逛变换了七八次角度,各种人影乱晃,还谈什么代入感?
剧情都是勉勉强强,靠声音才串起来的。
“先炒出一个沉浸式戏剧的概念,然后再利用大众的好奇心卖高价票,咱们话剧产业体量小、市场反应慢,人家根本就不怕你打差评,稍微从票价里拿出来那么一点运作运作,就把评分给刷回来了。
等大众全面反应过来,沉浸式戏剧到底是什么垃圾东西,人家早就赚得金银满钵准备离场了。剩下一地鸡毛,谁管你死活?最后挨骂的还不是咱们整个话剧圈子。
而且此例一开,让那些资本尝到甜头,跟风炒作的肯定大有人在。到时候什么交互式戏剧、饶舌戏剧、米田共戏剧各种概念就全都冒出来了,群魔乱舞。不是我危言耸听,这是整个戏剧行业的危机!”
别管张姓导演说得有没有道理,反正有沙雕网友愿意听,而且支持的人还不少。于是乎……一场维护话剧正义,反对概念戏剧的抵制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张姓导演亲自下场呼吁整个话剧圈,共同抵制《十二公民》,如此一来那些真正看过《十二公民》的戏迷就不答应了。
两边直接就干起来了,从微博喷到米花,又从米花喷回微博。
张姓导演说自己已经戳到了资本的痛处,他需要保护,在网上攻击他的那些人,全都是红星剧团花钱雇佣的水军。《十二公民》的那些戏迷,则说张姓导演自己没本事拍出好作品,得了红眼病在这诋毁别人。
目前来说,还是张导一方掌握了舆论导向,但等过两个月《十二公民》的口碑逐渐传开,事情可就不好说喽。
对于网上的种种言论,杨舟倒是满不在乎,有大佬亲自下场免费给他打广告,他高兴还来不及呢,毕竟黑粉也是粉嘛。
从近几日《十二公民》的售票情况就能看出端倪,宣传效果还是不错的,平均上座率已经提升到70%以上,而且都是实打实的观众,极少再有那些买了不来的人情票。
这时候。
王小胖笑得跟朵花似的,领着一位斯斯文文的中年人走进办公室:“团长,来了一单大活儿,这位黄老师想要包场。”
杨舟赶紧起身热情握手:“您好,黄老师。”